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擾亂了校園的寧靜,學校正常工作秩序按下了暫停鍵。學術期刊管理中心按照學校要求從嚴從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盡力維護期刊出版工作的有序開展,以實際行動肩負起長大人的使命和責任。
面對困難,“我先上”!
發生疫情后,學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實行封閉管理,并在全校范圍內征召志愿者。學術期刊管理中心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全天編輯人員居家隔離并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者工作,最后選定在校內居住的非B接非C接人員芮海田、宋慶國、趙志宏、任璐、馬勇、劉艷參加學校志愿者服務工作。
作為南校區北院疫情防控工作組組長之一,芮海田既要對接南校區北院省上疫情防控領導專班,又要督促南校區北院環境消殺、巡查保衛、垃圾清運等工作。從19日參加志愿者工作以來,他一直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但毫無怨言,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任璐在參加志愿者期間承擔了疫情專班的辦公室工作,負責規章制度起草、文件制作、協助物資保障和核酸檢測等工作。宋慶國在前期工作中引導南校區南院家屬區教職工及家屬核酸檢測檢錄工作,協助社區發放防疫物資;后期被抽調到南校區北院疫情專班負責辦公室的文件起草、撰寫會議紀要等工作。趙志宏克服身體不適,一直從事志愿者工作,主要參與環境消殺和垃圾清運等工作的巡查,還在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期間支援監考,為考研學生保駕護航。馬勇負責防疫期間南校區南院工作組的會議資料整理、會議紀要起草等工作。他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貢獻了一份力量。
面對困難,“我能行!”
大家在抗疫工作前線連續奮戰10余天,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組織隔離人員轉運和隔離期滿學生安置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期刊中心副總編、《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編輯部主任韓躍杰因封校當天在下班后與國外專家連線視頻會議而滯留辦公室。在面臨去隔離酒店還是辦公室就地隔離的選擇時,他毅然選擇辦公室就地隔離以便繼續工作,只為更快更好地完成《Journal of RoadEngineering》出版前的籌備工作。
面對困難,“我能干!”
疫情期間,各編輯部的工作資料被封鎖在辦公室,在沒有辦公電腦、稿件資料、排版軟件、打印機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期刊按期出版,各編輯部絞盡腦汁。他們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借助QQ、微信、視頻會議、郵件等形式推進各項工作。目前,各編輯部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進行:每周開一次線上碰頭會,正常開展稿件處理工作;做好與作者、外審專家線上聯系;對于已經錄用的稿件,雖然暫時無法印刷,但與知網積極聯系,進行網絡首發。
面對疫情,學術期刊管理中心全體編輯部人員團結協作,在主動抗擊疫情的同時,盡最大努力保證期刊出版工作正常、有序推進。無論是逆行而上的志愿者,還是堅守崗位的奮斗者,他們秉持學術期刊人緘默不言、踏實肯干,來之即戰,戰之即勝的優良品質,構成了學術期刊管理中心“鐵軍”隊伍。他們相信,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微薄之力匯聚便可筑起城墻。
(審稿:芮海田 網絡編輯:黃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