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長安大學離退休職工充分發揮主人翁感和責任感,筑牢戰斗堡壘,織起關懷網格,守護家園。老黨員勇于擔當、表率在前,“耆老愛心團”迎難而上、精準幫扶,“銀發志愿者”因需而動、默默奉獻,滿懷必勝之心、砥礪奮斗之志、彰顯擔當之勇,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挺身而出踐行初心,凝心聚力守護家園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老黨員、老同志以行動切實扛起疫情防控的應盡之責。各黨支部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廣大黨員當先鋒、作表率;耆老愛心團、志愿者延伸關愛、精準幫扶;各社團協會發揮聯系紐帶作用;各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強化宣傳引導、信息暢通及時傳達,多方聯動凝聚起關懷幫扶和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通過為老服務的網格化體系,及時了解老同志的需求,全力做好線上宣傳引導、信息收發、安撫溝通,線下協助核酸檢測、運送物資、買藥送菜等工作,確保兩條線齊頭并進,筑牢疫情防控多重屏障,編織起團結互助、攜手共進、扶老助弱的保障網絡。
“我都在這住幾十年了,情況比較熟,服務工作交給我。”這是老黨員踐行初心使命;“老張行動不便,咱們記得把菜和生活物品送到門口?!边@是耆老愛心團精細化關懷幫扶,“老王還沒來做核酸,我去他家扶他過來?!边@是志愿者落實防疫工作的每一環節,“楚老的藥快用完了,咱們明天訂藥的時候記得加上”這是工作人員把老同志所需常記心頭,這些事還有很多很多......不用宣傳動員,老黨員、老同志自覺組成志愿隊伍,主動聯系工作組開展志愿服務,紅馬甲、紅袖標、防護服,他們是“銀發”大白,是黨員先鋒表率。

黨旗在一線飄揚
志愿服務“多面手”,發揮余熱當先鋒
老同志們各個身兼多角色,只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他們可以是分菜工、可以是售賣員、可以是快遞員、可以是維修工、可以是知心大姐,老同志間攜手共進更像戰友、家人。耆老愛心團和老黨員志愿者們每天上午搬運進購的菜蛋奶肉等生活物資,稱重標價打包后,擺放整齊等待居民的購買;下午協助醫護人員布置點位進行核酸檢測,期間維持著校園的秩序和人員的間距;及時在群里發布信息、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解答疑問;每天登記行動不便老同志的需求,送物資上門;有不方便下樓的人員,陪同醫護人員逐一上門取樣。許多退休老師兼任社區樓長,他們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每天扎進辛苦、繁瑣的工作中,既及時將消息上傳下達,又關注每戶人員的需求和情況,盡力將疫情防控網織得更緊密。
南校區南院家屬區風險等級最高,形勢最嚴峻復雜,退休職工們主動請纓,在高風險逆行,凌以文老師每天協助搬運、售賣生活物資,保障物資供應;喬凡每天校園巡查和維持做核酸、買菜人員的秩序;卓青梅每天幫忙裝菜分包、協助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李祥普、馬凌云等老攝影家協會的老同志和家屬作為“戰地記者”每天用鏡頭記錄難忘瞬間......他們同院內居住的黨員、干部、教師、家屬共同組成疫情防控志愿隊,與工作組成員、樓長一同筑起聯防聯控多重屏障,保障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穩步推進。

協助醫護人員上門核酸、幫助行動不便老同志到核酸檢測點做核酸
關懷幫扶“一對一”,鄰里互助掛心頭
疫情中老黨員、老同志主動爭當疫情防疫志愿者,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李培生連同其愛人、兒媳婦一家三口忙碌在抗疫第一線;李茂林、李養銳、王煥然每天將核酸檢測通知到戶、維持人員間距,確保應檢盡檢;韓楓、孫引、張秀和夫婦、牛全紅、周義長每天幫忙售賣生活物資、維持秩序,并將生活物資送到困難老同志門口;黨起夫婦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送去新買的取暖器;姚西萍每天登記居民所需的藥品,幫忙采購;王珩原是學校門診部的醫生,疫情期間義務給大家看病開藥;九十多歲潘建國,主動清掃樓旁的垃圾;,張躍、徐家慶每天關注需要幫助的老同志,送物上門;閆振英為李志修家上門修水管;李長志生病需外出住院;李愛民等耆老愛心團成員半夜幫忙協調醫院把他送出轉診;志愿者們半夜為每戶送去政府的愛心菜......

為行動不便老人送貨上門、老同志為醫護人員送取暖器
這個冬天,老黨員、耆老愛心團和銀發志愿者所組成的隊伍,用真心真情的服務、擔當作為的大愛,溫暖著每一位師生和居民的心。救護車來來往往,消殺車匆匆忙忙,垃圾車分門別類,“大白”天使加緊腳步,方尺校園匯聚了抗擊疫情和關懷幫扶的強大力量,繪就了深入一線、團結互助的美好畫卷。我們堅信,在群防群治、同心抗疫下,疫情終將散去,讓我們共同守望、共同期待,晴空朗朗、生機無限的菁菁校園。
(審稿:馬靜 網絡編輯:黃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