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19∶30,資源學院“齊心抗‘疫’不停研”第三場報告暨“資源論壇”第一百五十六講線上學術報告順利舉行。此次特邀吳昌志教授作題為“中亞造山帶天河石花崗巖型銣礦床的成礦時代、成礦過程與成礦背景”和青年教師王輝副教授作題為“關鍵金屬鈷—來自地幔的精靈”的學術報告。學院師生共計200人參加本次線上學術報告。報告由副院長李佐臣教授主持。

“資源論壇”第一百五十六講線上學術報告
吳昌志教授緊盯國家戰略性關鍵金屬,從研究背景與科學問題、區域地質與成礦特征、成礦時代與成礦背景以及成礦過程與成礦機制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吳老師介紹銣重要性與緊缺性,重點講述銣的主要賦存與遷移形式、富集過程和再活化作用與富礦體成因,并對天河石花崗巖的源區特征進行總結,展示天河石花崗巖型銣礦綜合成礦模型。
王輝副教授從鈷的發現、今用、何來三個方面對金屬元素鈷進行闡述。首先他講述了鈷的重要性和稀有性,總結其性質與用途;介紹關鍵金屬鈷的賦存特征、礦床類型,礦床成因,成礦背景;并對未來中國可能發現大型或超大型鈷元素礦床的類型做出推測。
提問環節,參會師生就關心的科學問題與兩位老師分別進行探討交流。
最后副院長李佐臣對報告會進行總結,感謝兩位老師帶來的精彩報告,對吳老師在自己集中隔離期間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報告表達敬意,這也是齊心抗“疫”不停研系列報告的初衷和體現。今晚的兩場報告都集中在戰略性關鍵金屬,響應了國家戰略需求,這是資源人的情懷,也是學院的優勢特色和科研增長點,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學院的關鍵金屬科研團隊必將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供圖:梁莉娜 王堅 審稿:李佐臣 網絡編輯:黃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