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工程機械學院黨委堅決貫徹落實校黨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時間迅速響應,把防控責任扛在肩上,把師生平安放在心里,全局謀劃,精準發力,多舉并進逐步構建起疫情防控管理服務體系。
迅速響應,部署作戰圖。學院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和6個工作組,召開黨委會,明確防疫工作職責,壓實責任。領導班子成員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在防控一線主動作為,保障各口工作落實落地。多次召開系主任、支部書記會議,傳達學校相關要求,研討細化解決方案。制定每日疫情防控工作簡報,實時掌握防控動態,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量高效率推進。
網格管理,構筑防疫墻。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及時修訂了學院疫情防控工作預案,明確信息報送、宣傳教育、督導檢查等方面流程與責任。根據教工和學生管理實際情況,分別建立起“三級”和“五級”網絡管理機制,準確掌握師生每日核酸檢測、身體狀況、需求意見等內容。學院紀委委員嚴格按照分工,落實監督師生、同住親屬和租住戶核酸檢測責任,全力排查風險隱患。
凝心聚力,繪制同心圓。主動服務學校疫情防控大局,為南校區南院家屬區疫情防控工作組提供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為南院家屬區生活物資提供儲備場地。強化對師生的思想引領,發布致學院全體師生的倡議書和新年慰問信,創作了繪畫、歌曲、微視頻等一批優秀作品。廣泛凝聚校友資源,許昌德通振動攪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良奇捐助10萬元人民幣注入長安大學教育基金會。在校教師、學生家長也積極通過西安市紅十字會、長安大學教育基金會等渠道捐贈現金和口罩等防疫物資,助力學校疫情防控工作。
真誠奉獻,爭做逆行者。積極號召全院黨員干部、廣大師生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搭建起“統籌協調—常駐服務—積極參與”抗疫志愿服務三級體系。學院學工隊伍24小時駐扎一線,全身心開展疫情防控和學生管理工作。曹學鵬、田明銳、萬一品、劉軍、叢卓紅、馬軍星、呂春芬、張虹虹等教師和部分家屬、臨聘人員主動加入各片區工作組和志愿者隊伍,投身于核酸采樣、片區巡查、物資保障、信息上報等各項工作中。李勉、王峻、索雪峰等居住在封控樓內的教師,也積極主動帶領志愿者為該樓住戶提供服務。700余名學生志愿者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扛起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校外居住暫時無法返校的賀朝霞、孫巖輝等教師也積極投身社區志愿服務,貢獻長大力量。
云端課堂,育人不斷線。及時召開教學例會,對疫情防控時期在線教學的教材和教學資源、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課程設計及實踐實習等工作進行詳細安排,充分發揮特色教學團隊優勢,探索特色化教學模式。邀請國際專家、學院領導、教授和教學管理人員舉辦系列線上專業講座,打造云端精品課堂。全體研究生導師與畢業設計導師毫不松懈,通過線上指導學生開題、撰寫論文和畢業設計。
溫情守護,用心暖寒冬。建立了領導干部包干隔離師生機制,一對一聯系,詢問困難及需求,并協助解決。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嚴格履行責任,通過電話、微信、QQ主動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動態,打造“空中夜談會”等特色活動,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情緒,盡快回歸正常學習科研狀態。元旦前后,集中開展了各類線上慰問活動,為隔離學生送去牛奶等慰問品,聯合人文學院舉辦了線上聯誼晚會,真正讓師生感受到來自學院的關懷。
上下聯動,打通返鄉路。疫情當前,每一個學生的歸家之路,都是無數人的惦念和努力,也是每一個環節的提前籌謀和精準防控。學院學工隊伍連夜摸排學生返鄉意愿和交通方式,梳理學生返鄉目的地的防控政策,建立學生放假返鄉工作臺賬,將各類相關政策轉達每一名學生。學院還將繼續嚴格落實責任,閉環管理,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密切關注學生動態,確保學生能上路、能落地、能回家。對留校學生,提前做好生活、學習等全方位保障準備工作。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面對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工程機械學院黨委將堅守陣地踐初心,嚴防死守抗疫情,時刻繃緊全員疫情防控這根弦,充分凝聚全院師生力量,同心抗疫奪勝利,共迎春暖花開時。
(審稿:李勉 網絡編輯:黃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