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由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青年傳媒中心組成的“傳承漢中藤編,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陜西漢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漢中藤編傳承,發揚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探訪黃關小鎮,感悟非遺文化。實踐隊來到陜西良順匠心實業有限公司,與西北政法大學實踐隊共同參觀藤編制作工廠,了解企業發展歷程,參與簡單藤編制作,調研藤編工人工作和收入情況。在工廠內,實踐隊采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良順,了解他在藤編傳承方面的堅守與創新。在黃關黃酒制作工廠,實踐隊參觀黃酒釀造工藝,了解古法釀造技術,感受一代代手藝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執著追求。

加強理論學習,助力非遺保護。實踐隊先后前往漢中市博物館、漢中市文化館參觀學習,回溯漢中藤編發展歷史,了解藤編產品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深刻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傳承的重要意義,為實踐隊投身非遺保護和發展工作指明方向。

運用網絡技術,賦能非遺發展。在漢中市數字經濟產業園,實踐隊與直播基地負責人座談交流,了解電商發展情況,學習直播帶貨技巧,探究網絡技術如何為傳統手工技藝插上科技的翅膀。實踐中,隊員們發揮自身優勢,用鏡頭記錄、展示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隊員們制作藤編相關視頻9部,瀏覽量9000余次,部分內容被當地政府用于制作文旅宣傳視頻,為漢中藤編的推廣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在調研走訪中感受非遺魅力,在網絡宣傳中促進非遺傳承發展,在學思踐悟中探尋非遺賦能鄉村振興路徑。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做傳承非遺的踐行者,做弘揚非遺的宣傳者,用好網絡平臺,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審稿:馬熠航 網絡編輯: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