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百年之際,為積極響應“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工作的號召,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探索黨的光輝歷程。7月25日,長安大學赴重慶“重悟紅巖魂精神緬懷革命先烈”社會實踐隊從長安大學渭水校區(qū)出發(fā),赴重慶市完成本次主題實踐活動,因四川省疫情影響,本次實踐活動僅完成為期四天的重慶線下之行。
做好前期準備,明確實踐目的
在團隊前往重慶市社會實踐之前,召開多次會議,從隊服制作到行程安排,從資料整理到宣傳策劃,實踐隊全體隊員都各盡職能,確保了此次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由于四川省疫情的突發(fā)情況,原定前往四川省資陽市的行程安排被臨時取消,經(jīng)過與當?shù)卣膮f(xié)調(diào),將線下活動調(diào)整為線上活動

實踐隊在紅巖魂陳列館前合影
實踐團隊成員前往重慶的多個紅色實踐基地進行學習,通過采訪、調(diào)研、主題視頻錄制等多個形式,加強對黨史的學習。此次社會實踐旨在,激發(fā)實踐隊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
了解紅色歷史,回望崢嶸歲月
在7月26至7月27日,團隊以“紅巖魂”為中心,依次參觀了紅巖魂陳列館、歌樂山烈士陵園、渣滓洞和白公館。7月26日上午,團隊成功抵達了紅巖遺址觀景區(qū)并參觀紅巖魂陳列館。展廳中陳列著諸多英勇犧牲的革命戰(zhàn)士的照片,深深觸動著隊員們的心。其中陳然寫的《論氣節(jié)》令隊員們印象深刻,他說: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在榮華富貴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慌失措,以至于“臨難毋茍免”,以身殉真理。這才是紅巖魂的真諦所在,不受外部影響,堅守初心,也應當為當代大學生所學、所悟。
隨后學院赴重慶實踐隊與西北工業(yè)大學校團委赴重慶實踐隊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匯合。兩隊隊員相互分享自己對于紅巖精神的感悟以及實踐心得,交換填寫了調(diào)查問卷,并合影留念。這次交流進一步加深了隊員們對學習和傳承紅色基因的理解,增進了兩校之間的友誼。

實踐隊與西北工業(yè)大學實踐隊合影
實踐隊員們對著黨旗宣誓,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旗幟。身處當下,仿佛革命烈士們與我們進行著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火炬手更應牢記使命,繼承前輩們手中的火炬,在中國新時代的偉大藍圖中熊熊燃燒。

實踐隊向烈士默哀
7月27日上午,實踐團隊抵達渣滓洞。渣滓洞位于重慶市歌樂山下磁器口一帶,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溝,地形非常隱蔽,當時的國軍以此作為關押革命志士的場所。團隊成員通過借閱《紅巖》等系列書籍,實地參觀感悟等形式,不斷加深對渣滓洞歷史的了解。走進渣滓洞,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房間是刑具房,一件件冒著寒氣的刑具,墻上、地上若隱若現(xiàn)的血跡讓人心生恐懼。不僅如此,敵人甚至還用斷水斷電等卑鄙的手段,試圖瓦解革命烈士的斗志,烈士們經(jīng)歷的痛苦與折磨可想而知。但他們卻從不屈服,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仰,沒有被敵人打倒,為革命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革命信念不朽,紅巖精神永存
實踐隊來到了重慶抗戰(zhàn)遺址博物館。重慶抗戰(zhàn)遺址博物館,原名重慶黃山陪都抗戰(zhàn)遺跡陳列館,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南山生態(tài)帶黃山景區(qū)內(nèi),地處南山森林地帶的最東端,兩面環(huán)江,是一個是集抗戰(zhàn)遺址與原生態(tài)自然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實踐隊先后參觀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陳列館和抗戰(zhàn)進步文化人物紀念館,通過展館內(nèi)鮮活的圖文故事,隊員們感受到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一大批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志士,為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與國黨頑固派進行了艱苦的斗爭。
期間,實踐隊與南京審計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合作,開展了采訪及交流活動,相互交流了社會實踐的心得體會及對紅巖精神的感悟。

實踐隊員與南京審計大學同學交流心得
知事而明理,知史以為鑒。紅巖精神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應該是一種傳承。透過歷史,我們應當反思,汲取自己所需之物,之精神,不絕望,不拋棄,不放棄,始終存在一顆仁愛之心,堅定信念一直前進。
(審稿:姚以亮  網(wǎng)絡編輯: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