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7日,2023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為促進國際學生感受中國科技創新發展,了解歷史文化脈絡,積極融入中國生活,在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召開期間,同期舉辦了由國家留學生基金委員會主辦,長安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承辦的“感知中國·可持續的交通”國際學生學術論壇系列活動,鼓勵在華留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搭建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的文化平臺。來自武漢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高校50余名優秀國際學生代表共同參加,組成學術交流和文化學習團隊。

6月14日,20名國際學生代表前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參加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的開幕式,了解到傳統交通行業正加速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全球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也在呈現新面貌。在聆聽5位世界交通運輸領域知名專家的主旨講話后,國際學生們學習到了大型復雜鋼結構橋梁智能數字化預拼裝技術、碳中和、交通安全、智慧交通與智能駕駛等相關領域最前沿的科技觀點和發展戰略趨勢,對交通運輸所帶來的行業改革創新贊嘆不已。
6月15日,50名師生代表共同前往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橋梁博物館等地實踐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國際學生學習到橋梁變遷的歷史,感嘆武漢交通和橋梁的魅力,贊賞武漢在歷史變遷中彰顯的文化底蘊。在中外學生學術交流環節中,多名國際學生感謝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和感知中國系列活動提供的平臺,稱贊中國發達的基礎設施建設、便捷的交通,驚嘆大江大河大武漢的魅力。
6月16日上午,師生代表共同前往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航運學院和船海能動學院,在天象館、航海博物館的實踐參觀過程中,國際學生親自體驗了輪機模擬器的操縱原理,學習了中國航海技術的演變歷史。
6月16日下午,國際學生參加由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執委會主辦,長安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承辦的WTC2023國際學生論壇,在國際舞臺展示學術的魅力。論壇以“互聯互通,創新發展”為主題,來自東南大學、浙江大學、長安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交通領域的7名國際學生分享學術前沿成果,助力科研人員開闊學術視野,夯實科研能力。其中,我校來自巴基斯塔的博士生斯海斯塔發表報告《巴基斯坦信德省N-120國道路基不均勻沉降研究》,以巴基斯坦信德省N-120國道路為案例,分析了道路加寬過程后公路路基沉降的問題。論壇結束后,我校來自尼日利亞的和韻接受了中國國際新聞電視臺(CGTN)頻道的采訪,他表示這次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為世界各地提供了相互合作的平臺,減少碳排放是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此次“感知中國·可持續的交通”國際學生學術論壇圓滿舉辦,讓國際學生在參加學術論壇和多樣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交通運輸領域的新成就、新理念、新趨勢、新技術和新產品,助推中國交通運輸行業技術創新,探尋國際交通運輸交流與合作;同時,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感知與理解,加強思想文化交流,成為其國家與中國的友誼使者,以及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國際教育學院因在此次大會的籌備和組織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被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執委會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并獲得榮譽證書。
(審稿:張偉 網絡編輯:韓月)